近日,浙江首條智慧化城市道路——寧波市鄞州區鄞縣大道智慧化道路正式亮相!
鄞縣大道智慧化道路以智慧路燈桿為主要載體,搭載視頻、雷達、環境監測等各類感知設備,打造基礎設施狀態、交通運行狀況、氣象環境等全要素、全時空的精準感知體系。此外,鄞縣大道智慧化道路還將綜合運用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云計算、數字仿真技術等新技術打造行蹤無定智慧道路全要素數字模型,連接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,通過虛實互功,實現城市交通仿真推演、數據驅動決策,賦能城市交通智治。
作為浙江首條智慧化城市道路,鄞縣大道智慧化道路到底智慧在哪呢?
智慧照明:多桿合一凈化空間,并打造“智慧孿生平臺”實現智能化管控。
針對路燈能源消耗高、管理成本高、用戶體驗差等問題,通過對鄞縣大橋以東至前河路段長約3.4公里照明智慧化改造,整合路燈桿、交通桿、監控桿等各類桿件, 將原有的652跟桿體整合為288根,減桿率達到55.8%以上,綜合節能40%至60% ,推行“多箱合一”“多網合一”“多頭合一”的模式凈化道路空間。同時,通過控制系統與“智慧道路數字孿生平臺結合”,可實時監測路燈照明狀態及電力使用數據、精確定位路燈故障點位,初判故障原因,整體提升路燈照明及維護效率。

智慧停車:一體化管理模式打造“無人值守”“協同智管”城市樣板。
在鄞縣大道錦寓路口(鄞州二院旁)建設基于全視頻的停車一體化管理系統,集停車服務、充電服務、共享服務、執法取證等功能于一體車位20余個,打造停車管理無人值守和非接觸性執法樣板,通過無感支付、通停通付等手段,提升市民停車體驗,減少泊車巡游時間,緩解停車難題,減少交通碳排放。

智慧交通:全息路段精準管控,并打造交互式出行體驗。
1、建設全息路段實現精準管控
在寧南路至天童路段約0.7公里路段建成全息路段,通過雷視融合感知設備、高清視頻綜合信息采集器及智能AI球形攝像頭的設置,可實現主干道口及周邊機動車道及非機動車道150米范圍全覆蓋,通過對交通流參數和交通行為高精度檢測,實現交通事件預警、違法取證、目標跟蹤及軌跡重演,為道路交通管控提供數據支撐,可實現事故遠程快處和信號自動優化,助力交通安全防控和擁堵治理。

2、打造智慧公交站臺增強互動體驗感
對鄞縣大道華茂學校前,寧南路口東南角等2座公交站臺進行智慧化改造,實現公交到站信息、天氣情況、公益宣傳等信息的實時發布,并設置站臺安全監控、降溫噴淋等功能,提升市民公共出行體驗。

3、搭建智能設備提供伴隨式智慧公共出行服務
以智慧路燈桿為主要載體,搭載LED信息屏、無線廣播、一鍵求助、WIFI熱點充電樁等各類設備為市民出行提供全程服務,打造交互式出行體驗。同時,基于智能多功能桿布設非機動車違停監控設備,對現有公共自行車租賃點和非機動車停車點進行智慧化改造,架設電子圍欄等空間定位系統,以優化共享單車、電動自行車的停車秩序,有效凈化道路人行空間。

智慧管養:實時監測道路、橋梁安全,打造閉環管養模式。
1、橋梁狀況實時監測
項目構建了鄞縣大橋三維可視化模型,實現了對鄞縣大橋的24小時集中在線監測,實時監控橋梁安全數據及周邊環境數據,智能“感知”橋梁健康狀況,形成巡查、檢測、監測一體化的橋梁健康狀況綜合評價模式。加強了對影響橋梁運行的車船撞擊、超載超限等安全風險問題的專項監管手段,提升安全風險全方位預警防控能力。

2、道路病害智能檢測
通過布設路橋智能感知設備,輔以智能巡檢車輛,實現道路積水、路面塌陷、超載超限、路橋病害、垃圾拋灑、井蓋松動、垃圾箱滿溢等市政設施狀態的全面監測,以數據驅動,優化養護決策,打造閉環管養模式,支撐道路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精細化養護,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快速識別道路坑槽、裂縫及“橋頭跳車”等常見病害,第一時間指導后續養護處置,形成“巡查-發現-養護-跟蹤”的閉環管養模式。

智慧管理:構建城市智慧道路數字孿生運維及管控云平臺。
本項目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建立道路基礎設施全要素數字化模型,整合道路、橋梁、照明、停車等市政設施管理功能,對接交通全息管控數據,打造智慧道路綜合管理系統。研究制定智慧道路設備接入標準和數據接口標準,以實現部門內數據全打通,部門間數據可共享,為設施運維、交通管控、應急調度等提供數據與技術支撐。

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,大力發展智慧交通,而智慧道路是智慧交通的重要載體,除了智慧道路管理與服務平臺建設、基于智能交通的設施設備建設外,多桿合一的智慧燈桿建設已成為了國內智慧道路建設的核心內容,除了對設施設備進行集約化管理,避免造成資源浪費,還可以對數據信息進行高度整合,讓城市治理更從容!